正规按月配资平台 英使团受赏图盘赏析
发布日期:2025-01-06 20:17 点击次数:193《英使团受赏图盘》是中国清代嘉庆年间制作的具有重要历史和文化艺术价值的瓷器(见图1)。它不仅记录了英国使团在中国受到赏赐的场景,还反映了当时中英两国之间的外交关系和文化交流。其独特的工艺、精美的图案以及深厚的文化底蕴使其成为收藏家和研究者们关注的焦点。本文将从历史背景、艺术风格、象征意义以及其在中英关系中的作用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图1:《英使团受赏图盘》正面观
历史背景
18世纪末期,英国为了扩大其在全球的影响力,开始积极寻求与中国建立正式的外交关系。1793年,英国派遣乔治·马戛尔尼(George Macartney)作为特使前往中国,试图通过外交手段打开中国市场。马戛尔尼使团的主要任务是向清朝乾隆皇帝递交国书,并商谈贸易事宜。这次访问是中英关系的重要里程碑,尽管最终未能达成预期的贸易协议,但它标志着中英两国正式接触的开始。然而,由于中英双方在礼仪和文化上的巨大差异,这次访问充满了挑战。例如,英国使团坚持不按中国传统跪拜皇帝,这引起了清朝官员的不满。尽管如此,乾隆皇帝还是接见了使团,并赏赐了一些礼物,这些场景被详细记录在《英使团受赏图盘》中。
展开剩余89%嘉庆年间(1796-1820年),清朝正处于由盛转衰的关键时期。尽管政治上相对稳定,但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却逐渐显现出颓势。然而,嘉庆早期瓷器大多仍延续乾隆朝的风格,造型、尺寸、纹饰与乾隆瓷器基本一致,若不看底款有的器物很难区分,当时制瓷工艺依然保持了较高的水平,在质量和艺术性上都有很高的水准。
艺术风格
《英使团受赏图盘》的主要材料是优质的瓷土和釉料。瓷土经过精细筛选和加工,确保质地细腻均匀。釉料则采用高温烧制后的透明釉,再加入氧化铁等金属元素,形成独特的矾红色。
1. 瓷土:采用浮梁高岭土,胎骨坚密,胎体洁白,胎质细腻光润,制作精细。
2. 成型:全器造型精致大气、端庄肃穆。这要求工匠具备极高的技术水平,以确保盘子的形态完美无瑕。
3. 矾红描金工艺:温润细薄的胎釉,极高精度的矾红描金工艺,矾红色浓烈而不失雅致,金色则增添了盘子的奢华感。矾红色和金色的搭配使嘉庆矾红描金盘显得格外华丽和高贵。不仅在视觉上给人以强烈的冲击,更在心理上产生一种高贵和庄重的感觉。
4. 修足:修足精细,底足规整,底足内壁施釉均匀。
5. 底款:使用《大清嘉庆年制》三行六字篆书款,矾红彩书写,款识规矩,字体工整,结构严谨。(见图2)
6. 纹理质感:由于采用了高温烧制和精细的绘制工艺,嘉庆矾红描金盘的表面光滑细腻,手感极佳。同时,釉料和金粉的完美融合使得盘子在光线照射下散发出独特的光泽,进一步提升了其艺术价值。
图2:《英使团受赏图盘》背面观
艺术特色
图案基本特征
《英使团受赏图盘》采用传统的中国画技法,线条细腻,色彩明艳。画作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服饰细节和背景环境都描绘得非常细致。这种风格不仅展示了中国瓷器绘画技艺的高超水平,也体现了清代宫廷艺术的独特魅力。画片中的细节描绘极为丰富,从人物的表情到服饰的纹理,无不展现出对现实生活的高度关注。例如,英国使者接受乾隆皇帝的赏赐后,兴高采烈姿态以及周围侍从的忙碌景象,都被刻画得淋漓尽致。这种现实主义的手法不仅增强了画面的真实感,也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
图案人物
《英使团受赏图盘》共六位人物,包括:大使马嘎尔尼、副使乔治.斯当东、副使的儿子托马斯.斯当东以及三位外交使团成员。
图3: 画片中大使马嘎尔尼、副使乔治.斯当东
图4:油画中的大使马嘎尔尼、副使乔治.斯当东
1. 马嘎尔尼大使及副使乔治.斯当东穿着洛可可男装,为18世纪英国贵族的标准着装,头戴三角帽,留长发或假发,奢华的刺绣外套、马甲、马裤和一双丝质长筒袜、带有荷叶边装饰的棉质衬衫、领巾以及懒人鞋。(见图3、4、5)
图5:油画中18世纪英国贵族的洛可可男装
2. 副使的儿子托马斯.斯当东留马卡洛尼的发型:穿围裹式的裙子,衬裙、羊毛紧身裤,以及带帽子的羊毛外套,用腰带系在腰部。(见图6、7)所骑的动物应为英国古代牧羊犬。(见图8)(托马斯.斯当东是乾隆正史记录中唯一出现的一位外国小男孩,1818 年至1852 年间,托马斯.斯当东数次当选为英国下议院议员,1840年托马斯.斯当东最终促成了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爆发。)
图6:画片中的托马斯.斯当东
图7:18世纪英国小孩的装束
图8:英国古代牧羊犬
3. 三位外交使团成员留马卡洛尼的发型,身穿巴斯克风格长礼服,扣子从脖子一直系到腰部,袖子宽松,松松垂着,帽子向后耷拉,鞋尖朝上。(见图9、10)
图9:画片中三位外交使团成员
图10:18世纪英国平民的装束
图案展示的礼物
图案中展示的礼物不仅是物质财富的象征,更是权力和地位的体现。乾隆皇帝赏赐给英国使团的礼物包括玉器、丝绸、瓷器等,这些都是清朝宫廷中最珍贵的物品。通过这些礼物,乾隆皇帝向英国展示了清朝的富庶和强大,同时也表达了对英国使团的重视和尊重。乾隆老爷子给大英国王回赠的部分礼物:玉如意、玉双解瓶、赏瓶、红珊瑚、孔雀翎、礼盒出现在了画片中。(见图11)
图11:图案中展示的礼物
图案风景
图案中的庭院树木、远山近水,在中国传统界画画法的基础上,融合了西洋光影明暗的透视技法。笔触细腻,利用矾红深浅变化,所绘山水庭院之景,画中的各建筑部件,如门窗、栏杆、壁影等,精确写实,庭院苍松环绕,虬枝蜿蜒,生机盎然,远处山峰耸立,意境空远,宛若仙境,近处英国战船描绘得栩栩如生。绘画清雅逸致,布局层次丰富强烈,景物远近高低,错落有致,画面疏密搭配得当,富有生活气息。在笔法上更大胆泼辣,线条洒脱酣畅,寥寥数笔就把山水小景描写得意趣无穷。(见图12)
图12:图案中展示的风景
盘子外壁以矾红彩绘四只蝙蝠,姿态各异,颜色鲜艳,寓意“洪福齐天”。(见图13)
图13:盘子外壁矾红彩绘的蝙蝠
图14:盘子外壁矾红彩绘的蝙蝠
象征意义
《英使团受赏图盘》不仅记录了中英两国之间的外交活动,还反映了两种文化的交流与碰撞。画片图案中的英国使者穿着典型的西方服饰,与中国传统服饰形成鲜明对比。这种文化差异不仅体现在服饰上,还体现在礼仪、语言和行为举止等方面。通过这件瓷器,我们可以看到两种文明在接触初期的相互试探和理解。作为一件文化遗产,《英使团受赏图盘》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它不仅是清代宫廷艺术的杰作,也是中英关系史上的重要见证。
在中英关系中的作用
《英使团受赏图盘》作为一件艺术品,起到了记录和传播外交事件的作用。它不仅为当时的宫廷提供了视觉资料,也为后人研究中英关系提供了重要的历史依据。通过这件瓷器,我们可以了解到18世纪末期中英两国之间的互动情况,以及双方在文化交流和政治博弈中的态度和立场。在现代社会,这件瓷器仍然具有重要的教育和研究价值。通过对它的分析和解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英两国的历史渊源和文化交流的过程。
结论
《英使团受赏图盘》作为清代嘉庆年间定烧瓷器,是我国瓷器中的瑰宝,其独特的工艺、精美的图案以及深远历史和文化意义使其在艺术和市场上都具有极高的价值。而且只在乾隆晚期嘉庆早期出现,存世量极少。它不仅记录了18世纪末期中英两国之间的外交活动,还反映了两种文明在接触初期的交流与碰撞。通过对这件瓷器的详细分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中英关系的起源和发展,以及双方在文化交流和政治博弈中的态度和立场。《英使团受赏图盘》不仅是清代宫廷艺术的杰作,也是中英关系史上的重要见证,是一件值得收藏还是投资的艺术品,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参考文献
1.崔跃忠,安瑞军. 嘉庆官窑粉彩婴戏碗赏析[J]. 文物鉴定与鉴赏,2012(6):38-41.
2.史遇春.大清官场轶事:浓墨宰相刘墉与成熟政治家和珅在台面下的斗争
事件发生以后,网上又出现了“抗日锄奸”、“核平日本”等极端言论,闹得沸沸扬扬,以至于网易、腾讯等平台都要出公告、开启净网行动来打击相关内容。
3.钟珍萍,葛桂录. 互文·图像·数据与中国形象构建——以英国马戛尔尼使团著作为中心[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2):144-154.
4.中国广播网.美元与英镑的厮杀
5.异乡客.抵马斯 斯当东:一个孩子梦破之后
6.来来永胜.黄琳清国画作品赏析
7.吴涛. 嘉庆-道光时期中国外销东南亚的青花瓷研究[D]. 景德镇陶瓷大学,2024.
8. 鄢浩仪. 嘉庆时期的陶瓷装饰风格对当代陶瓷山水画的影响[J]. 陶瓷科学与艺术,2022,56(7):44-45.
9. 孙慧. 域外视野:乾嘉时期英国外交使团的清朝国家形象建构[J]. 江汉论坛, 2024 (8):99-107.
10.陈璐. 乾隆晚期的视觉图像——评沈弘编译《1793:英国使团画家笔下的乾隆盛世——中国人的服饰和习俗图鉴》[J]. 艺术设计研究正规按月配资平台,2013(4):103-106.
发布于:广东省